何先生住在荔灣區麻紗巷一棟老樓房的七樓,由于經常水壓不夠,他只能每晚半夜起來,錯峰用水。住在這里的居民對前來調研的市政協委員反映說,這里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可以裝水的容器全部都用上了,他們希望能夠盡快解決二次供水、解決生活用水的困難。昨天,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欄目進行到第三期,自來水公司、市相關職能部門和政協委員們匯聚在欄目現場,共同圍繞“提高老樓房的供水質量”話題進行了多方的“協商”。
現狀:不少老城區樓房水泵壞掉超過10年據初步估算,廣州市中心城區約有老舊居民小區9590個,抄表到戶約168萬戶,其中約有2/3的用戶使用二次供水。由于沒有單位管理、沒有物管、沒有業主委員會,廣州的這些“三無”老舊樓房的居民為了用上水,只能自己各出其招。向低層住戶借水;錯峰存儲自來水;甚至出現了居民私拉亂接水管、水泵的情況。
自來水公司表示,很多老城區的房子下面的水泵已經壞了,超過十年都沒有人去維修、維護,所以一直都停用了。換句說法就是,二次供水設施廢棄掉了。問題:二次供水設施究竟由誰管?
二次供水設施缺水缺壓、運行不到位,管理職責不清晰,直接導致老樓房居民飲用水處于高風險污染狀態。究竟誰能來幫助他們解決這最后一公里的用水問題呢?在麻紗巷,為了解決供水問題,需要居民簽署水泵更換同意書,理論上要超過2/3的居民同意,才能進行更換,但是現在簽名同意的居民還不到一半。因為有些居民私自加裝了水泵,自己可以用上水,就不愿意再出錢去做水泵更換。所以至今,水泵都沒有更換成功。
政協委員陳志宏指出,自從2016年實行一戶一表,抄表到戶以后,居民樓樓下的總水表和每戶居民水表這一段的水管管理問題就開始有爭議了,而二次供水設施正正就在這一段區域內。既然之前的那一部分都是政府部門和自來水公司在管理的,那這“最后一公里”為什么就不能一起管了呢?在此之前,“有事好商量”欄目組也對部分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超過一半的市民認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主導建設,而且大部分市民還認為自來水公司應該對“最后一公里”的水管進行日常管理。
政協委員付偉建議,政府介入二次供水的問題,讓水務局、城市更新局等部門聯合自來水公司一起來管。
二次供水設施更換資金由誰負責?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對部分無物業服務企業的老舊樓宇,針對其用戶無法在短期集資完善二次加壓設施的實際困難,公司在2014年底推出了墊資安裝二次加壓設備的便民服務,截至2017年底共墊資費用超過1500萬元,解決了456棟老舊樓宇的缺水缺壓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但是,這位負責人也指出,目前由街道、社區牽頭協調、企業墊資解決的模式只能是一種過渡性的模式。“由于對二次供水設施的維護管理成本是沒有列入水價的,從政策依據上、企業人員架構上、經費來源上我們這一塊肯定是吃不消的,均無法大規模開展這項個工作。”他認為,二次供水設施更換是一項比較系統和復雜的工作,必須依靠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出力。市財政局的有關負責人也透露了一些利好消息:近三年來,市財政每年投入于廣州各區的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的資金達3-4億元,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的費用可以在此資金中列支。“今后,市財政將視財力狀況加大投入,改善廣州居民的人居生活環境。”
政府、企業和居民三方攜手解決對于資金來源問題,評論員夏振彬建議,可以向社會借力,比如借鑒一些公益項目的經驗,以老樓供水為主題嘗試一些公益活動,用圖片、故事等講述一個個老樓的故事、居民的煩惱,讓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認領、捐助,在多渠道籌集資金方面多作一些嘗試和探索。
政協委員陳磊也指出,居民要有共建共治的思想,也應該出資一部分。在問卷調查中,市民的選擇都集中在“政府財政補貼”和“政府、企業和居民三方共同支付者”兩個選項中。
廣州市水務局的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據初步測算,要改造二次供水設施,大約需要7000元/戶,光是中心城區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的改造需要的總資金量要達到幾十個億。“我們也在學習和借鑒其他地方的一些經驗,爭取加大投入,以‘政府推動、市區聯手、居民自愿’為基本原則,對廣州現有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改造。”未來水價會上漲嗎?
水務局表示,對于二次供水設備的更新和維護等問題,目前水務局正在配合人大制定《廣州市供水用水條例》,會對相關問題做出一些規定。有市民也表示擔心,如果把二次用水設施的維護交給自來水公司,水價是否會上漲?
對此,廣州市發改委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有關規定,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費用開支原則上應計入供水企業運營成本,通過供水價格統一補,在下一輪廣州水價調整中,根據合法合規,公平合理原則將二次供水設施維護費用計入供水企業運營成本,通過向用戶收取水費解決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費用。政協委員岳朝陽表示,市民享受了二次用水設施,就應該要承擔一定的費用,但他建議政府應盡快出臺合理的水價調整機制,給市民一個心理準備。